乒乓球技巧总结

基本、发球、接发球、实战

Posted by Jiayue Cai on January 27, 2023

Last updated on 2023-1-27…

基本

1. 准备意识

  • 胸部瞄球,再发力
  • 合力:身体惯性,讲究“收”与“放”
  • 重心不能上下起伏,会导致拉球不稳
  • 摆短劈长要打高点才稳,有充足时间时就强上升期
  • 防守时迎前,用重心去压
  • 搓完球双脚一起回归原位,然后再判断

2. 正手攻球

  • 顶胯,沉肩,双脚间距不可太开,重心要在膝盖以下
  • 右脚大拇指后一点的耻骨发力,前脚掌转动
  • 滑步,肩膀放松,不要后仰
  • 上旋球手放台面上,蹬转,胯部为轴
  • 正手拉球要有小臂快速收的过程,屁股不要向下坐

3. 反手攻球

  • 反手要身体发力方向和手臂一致,身体带动手
  • 引拍手腕需要往里收,出拍前臂往前展,步法重心需要跟上球,用手腕控制旋转与方向

发球

1. 基本

  • 大拇指和食指夹住板,后3指收一点顶住手柄
  • 球触斜面自然是上旋,排面立一点,下旋动作发上旋球
  • 落点是镜像的,发短球自己方落点要近网,发长球自己方落点要近自己
  • 发球后重心不要起来,有利于下一板上手

2. 短球

3. 长球

  • 发对面正手位奔球,靠手腕逆时针转动顶住
  • 发左侧旋准备反手拉,发右侧旋准备正手拉

4. 逆旋转

  • 虎口顶住抓拍,靠手腕往前送,不要抬小臂,而且球一般跑正手位,发球后重心不要起来,退半步准备拉

5. 勾手

  • 向下压胸,抓拍摩擦
  • 肘关节要固定,腰用力下扎

接发球

1. 基本

  • 先盯短球再盯长球
  • 等球的时候拍面立一点

2. 摆短

  • 盯短球手要在台内,半出台就挑打(难拉),手跟着球落点
  • 短球在接近最高点击球比较好,不要下降期
  • 接短球上步要早,用手腕拨球
  • 强下旋不发力摆短过去就行
  • 侧旋球要用力向下搓短接过去

3. 劈长

  • 劈对手空挡
  • 劈对手胳肢窝地方
  • 加转劈长退半步准备反拉
  • 接侧旋半出台要固定小臂用力用手腕接
  • 接急长球推过去准备对拉
  • 对方逆旋转发球,可以正手往下猛切,拍面立一点

4. 正手挑打

  • 正手接短球,先推后挑,顶拍加速
  • 先“搓”后“提”的感觉
  • 短逆旋转球可以挑打

5. 反手翻挑

6. 反手拧拉

  • 球没过网的时候就要准备,微调到合力方向
  • 用肘部找球,腿要伸进去(上右脚,身体侧着11点钟方向),拍头十分贴近桌面,手腕向上发力,蹬腿弹射还原
  • 上升期拧要向侧前方发力,撞击来球中上部,借力打力,拧上升期不要引手
  • 高点击球最稳
  • 下降期拧容易,也更容易制造旋转,但速度变慢

实战

1. 落点,节奏,旋转

  • 落点强的用节奏,节奏强的用旋转,旋转强的用落点
  • 节奏:根据来球快慢调整拉手速度,慢来慢拉,快来快拉甚至不拉直接借力顶出去
  • 接慢拉球,盖住球,靠腰往前撕
  • 扣下旋高球:要快收小臂,喵准台内,不然会飞

2. 对手:起板能力强

  • 发球后退半步准备,借力顶住球过去打落点
  • 多借力往前顶,不要引拍
  • 拉球板边是因为对方球速快,你引拍过多,慢了

3. 对手:弧线低平

  • 下降期自己多向上制造弧线

4. 对手:反手利

  • 先中路短,然后发力压反手顶住他,然后变中路顶住他,再冲正手
  • 林昀儒打达科的套路:正手短+反手爆拧,偷直线侧旋长球

5. 自身发球要扬长避短

发球必须与自身的打法相吻合,使得自己的发球有利于发球抢攻技术的发挥。其中的规律为:

  • 习惯出台对攻的打法,可以多发上旋球
  • 习惯台内争夺的打法,可以多发下旋球
  • 习惯侧身和正手抢攻的打法,可以多在侧身位用正手发球
  • 习惯两面上手抢攻的打法,可以多用反手发球和逆旋转发球

6. 一些接发球的经验

  • 正手位侧下,抢点接,拍型2点钟方向,类似砍
  • 正手位逆旋转侧上,抢点接,拍型5点钟方向,类似切,或者点一下,千万不要往回拉手
  • 勾手发球本质是侧旋,可以不用摩擦抵消旋转,直接加力推过去,接侧上就稍微往下按过去,侧下就撇推
  • 接勾手长球,退半步拉,不要抢,抢就下网,即便一跳近网的出台球也要退半步
  • 接左撇子小三角,下旋搓侧下,上旋砍侧边,抓拍点住的感觉

7. 对手:长胶

  • 偷长球,第二板进攻
  • 过渡球别加摩擦,托过去就行

杂谈

1. 削球打法的没落

削球和弧圈球有一个很大的不同,拉弧圈可以压迫球利用球的形变来制造旋转,削接以借力为主,制造旋转大多靠表面摩擦(尤其是反胶削球), 压迫球的占比要小很多,这就导致无论是38球还是40球,削球的旋转上限比起弧圈球总是稍微差那么一点点。

那么,改ABS球(球变硬了很多)会面临一个问题:当球变硬之后,依靠压迫球来制造旋转的力量阈值会增加, 导致削接要出旋转比弧圈球难的多,它们的旋转上限差距进一步增大,这直接导致削球的旋转下降; 同时,当进攻力量足够高能够达到这个较高的阈值时,硬球的形变力量更大,能够带来比赛璐珞求高得多的力量驱动效果。 因此现在的球弧线一高,就算很转的(下旋)球也能直接砸过去。

这两点是导致削球现在几乎没法生存的直接原因。

具体到器材上的话,以前的传统削球板+薄软的削球反胶的组合会面临着由于支撑力下降而削不转的问题。 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:增加支撑力高的形变以优化摩擦力, 众所周知摩擦力=对每个形变部分求和的压力×摩擦系数(当物体是连续个体时求和可以化为积分),这样做可以增加削接的旋转。

具体实施时有两个思路:

  • 一是传统削球板(软而不弹)+高硬度甚至高硬高弹性的胶皮(加强整体形变);
  • 二是硬而不弹的削球板,或者弹性和攻球板接近的进攻型削球板+胶面软但海绵稍硬的胶皮(支撑很强的局部形变,越往里越硬)。

401基本上就是遵循这个思路,它用了个很硬的海绵,搭了个很软而比较厚的胶面,削接的时候这个海绵主要起支撑作用,胶面主要起吃球作用。 反攻的时候如果你力量够大能打穿这个超硬的海绵,它也可以打出很不错的质量。

顺带一提,这种设计在赛璐珞球时期就有,以前的TSP Cutman(折算到德系,55°), 蝴蝶Tackiness Chop 2(折算到德系,50°)就是这种思路,只不过它们是有机时代的胶皮,使用的是日式传统高密海绵。 401把硬度增加到了一个比较离谱的高度(德系57.5°),并且使用了德系蛋糕海绵(高硬蛋糕海绵,看起来气孔不明显), 算是给这种设计思路更新了一下硬件设施。